您的位置:>>首頁>>情感驛站>>正文
“我想改變自己,但具體要怎么做?”經常有朋友這樣說,不喜歡現在的狀態,很想要改變,但又不知道怎么辦很無力,很焦慮。
其實,在我看來,所有的改變都來自微小;改變自己這件大事,其實都隱藏在做好每一件小事里。
“成功的反面不是失敗,而是什么都不做。”
這么說,或許還是太泛。所以,我今天想介紹一個人給大家。此人,最近幾年紅遍了整個亞洲,他就是被譽為“全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”——松浦彌太郎。
他總能讓改變發生,他總能讓自己變得更好,而所有的秘訣就在于重視小事。
1965年出生的松浦大叔,改變了千萬成年人對于生活的態度。他那本廣為流傳的《今天也要用心過生活》書里,告訴了我們能夠改變生活的十件小事。或許,當你真正做好這些小事,你的周圍會發生很奇妙的變化。
1.學會說“早安”
松浦大叔說,人要學會和自己說“早安”、和自己不喜歡的人說“早安”。千萬不要小看這件事,其實它充滿了魔力。
在工作與生活中,我們有時會碰到那些看起來與自己合不來的人。“難不成,那人很討厭我?”但其實,我們應該要試著主動接近他們。
沒有人會拒絕想要親近自己的人。主動向對方道一聲“早安”,報以誠懇的微笑,或許你也將得到對方的微笑。
僅憑最基礎的禮節:一句早安、一聲謝謝或是辛苦了,
向這個世界釋放善意,周遭的一切都會發生積極的變化,從而變得充滿著正能量。
2.比平時提早一小時起床
我們常常讓生活陷入某種倉促與匆忙:眼睛一睜開就要趕著去上學上班,有時候應該花三十分鐘完成的工作,被逼到十分鐘就得草草趕工做完。
松浦大叔認為,每天早起一小時,得到“一小時的緩沖時間”,或許就能讓你從焦慮中解放。
“將鬧鐘的設定時間提早一小時吧。”比平時提早一小時起床,做一些平時覺得很奢侈的事:品嘗用心烹調的早餐、花一小時閱讀一本一直來不及看的好書、做一小時的運動。
也可以提早一小時到公司,在其他人還沒抵達之前,梳理一天的工作目標與計劃;上班時間一到,你就能更加沉著有序地進行當天的工作。
我算了下,一個人一天除去睡覺和路程,能夠工作玩樂的時間大概14個小時。
每天早起一小時,一年就多出實質上的快一個月的時間。
或許,這就是松浦大叔能夠改變自己的原因——畢竟他是一年過13個月的男人啊。
3.每天都堅持打掃
松浦大叔開了十年的書店“COW BOOKS”,員工每天必須做到的一件事就是:“眼睛看不到的地方,也要保持干凈”;在他擔任《生活手帖》主編期間,在辦公室時也要“每天打掃,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”。
松浦大叔說,每天堅持打掃的背后,其實是對自己所處環境的一種珍視,
讓我們“至少能獲得雖微不足道但實實在在的自信。”
4.列下每日的清單
找到自己的節奏
我們的生活,常常會陷入一種停滯不前的窘境之中:想學習一項新技能、想要理順自己的工作節奏、想要和父母打一個電話……心里想著很多事,一天過下來,卻什么事都沒能完成。
松浦大叔說,有時候我們什么事情都沒做,并不僅是因為我們懶,而是我們把這件事真的忘了。“心懷夢想的時間越長,最終不了了之的風險就越大。”
所以,我們必須讓自己行動起來。
于此,松浦大叔給了幾個建議:
1.每天早上寫下當天計劃要做的事,做成條列式的清單。
2.比起重要的事,先從簡單的事做起。
3.找到屬于自己的自在節奏。
人生是一個漫長積累的過程,不要企圖在短時間就做出成績,而是有節奏地、階段性地,朝終點努力。
5.給自己留下獨處的時間
無論是在與同事打交道的職場,還是處在一個家庭或一段戀愛關系之中,有時候我們心里會產生這樣的苦惱:覺得自己變得一點都不像自己。
松浦大叔說:“像這種時候,只要試著獨處來找回自我,就不會覺得只是在隨波逐流,而是以自己獨到的泳姿在前進,在發生正面的變化。”
他的建議是,盡力擠出可以一個人獨處的時間,無論是晚飯后的私人閱讀時光,還是午間到咖啡館的小憩,甚至是飯后的一段公園散步。
“保有獨處的時間,你才能好好享受與他人共處的時光。”
6.為“不知道”準備一個箱子
“不知道的事,就說不知道。這毫無疑問是人生最好的智慧。”
有時候我們會羞于承認自己的“不知道”,或者恥于在他人面前袒露自己的弱點:“大家會不會因此看輕我?”
然而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和長處,正如松浦大叔所說,“承認自己不知道,其實等于收獲了學習的機會”。為此,松浦大叔介紹了一個很有趣的方式:為自己的“不知道”準備一個箱子。
1.隨手記錄你的“不知道”。
2.通過不知道箱子發現弱點。
3.把不知道變為知道。
最后,再找一個固定的時間,利用上網搜索、找書閱讀等,解決這些“不知道”。
“箱子是用來了解自己的工具,是挖掘你新可能的種子。”
7.養成記錄的習慣
“紙上得來終覺淺,絕知此事要躬行。”熊爺深以為然,所以也一直鼓勵自己不僅要讀書,更要用心觀察這個世界。
“如果不接觸實物,學習全仰賴快餐知識,自己的感覺機能也會開始一點一點鈍化。”
為此,松浦大叔則建議我們:“去親眼目睹,然后用自己的手記下,多收集一些親身經歷的筆記,因為那會比任何網站都來得可靠,成為你個人的數據庫。”
所以,松浦大叔建議每一個人都隨著帶著筆和本子,隨時記錄下自己親身經歷和看到的一切。
其實,你自己經歷過的人生,或許就是一本最好的書
——那就把它不時地記錄下來吧。
8.經常觸摸你愛的東西
“如果一連好幾天都沒有時間摸摸自己重要的東西,也就是代表每天都一點一滴地錯失了它們。”
如何珍惜自己的生活,如何發現哪些事情對于自己重要或不重要?
松浦大叔說:“
珍惜物品,珍愛自己,就是在珍惜每一天的生活。
”
觸摸一件物品,可以是一種檢查,也可以是一個打掃的動作;多摸摸自己,從手腳到頭發,去確認自己是否健康無恙。
而如果發現有些東西很久都沒碰過一次,就考慮把它們處理掉吧。因為,雖然你嘴上說著重要,但實質上是一種多余。它們會成為你生活的負擔,讓你的世界變得復雜混亂。
9.把自己當成一件工具
我們常常會有這樣的抱怨:
“我想做的事,都不讓我做。”
“我運氣好差,都遇不上可以成長的機會。”
“這個工作根本就不適合我。”
然而,我們想做的事,和我們能夠做的事,其實是兩回事;我們懷抱憧憬的事,嘗試后你可能會發現,根本不適合你。
要想找到真正適合自己做的事,松浦大叔給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建議:把自己當成一個工具。
1.正確理解自己是怎樣的工具。
以看待他人的冷靜視線來審視自己,想象自己這件工具,在你與所有人的關系之中,能派得上什么用場,能做出什么貢獻。
2.為了使自己這工具能夠被選中,要時時保養不要懈怠。
保養,便是保持學習、對自己好一點、學會休息、諸如此類等等。
10.徹底地休息
有時候,我們會感覺到好累好累,感覺自己被掏空,腦袋里充斥著各種負能量情緒;或許會被某個突如其來的事件徹底擊垮。
這時候,我們需要的只是徹底地休息。但大多數人卻沒有意識到。
松浦大叔說:“也許要花上一星期,也許要十天,就當作身患重病,名正言順地給自己休假吧……傷心的時候,不要忍住眼淚強顏歡笑。哀嘆吧。悲傷吧。放聲號啕大哭吧……找一個沮喪的時候可以躲進去的避難所,不管那是一本書,還是附近的公園。”
在徹底休息之后,再去勇敢面對我們害怕的那件事,或是內心的懷抱的那些黑暗,“事情總有能夠克服的一天。等到克服了,人便會不可思議地變得更強大。”
這讓我想起那句老話:“不會休息的人,就不會生活。”
松浦大叔的神奇,就在于他說的都是一些小事,但很多人去做了之后,生活卻發生了奇妙的改變。
正如松浦大叔所說,生活不會改變它的樣子,能改變的只有我們自己。